知识管理在中国大陆还处于接纳的早期阶段, 面临着很多有趣的文化挑战. 下图是各国及中国大陆KM现状的一些调查资料:
根据我们2014年全球知识管理调查显示,在全球知识管理接纳程度来说,中国大陆是发展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从上图你可以看到中国处于图表最下面,很少公司的知识管理已经融入组织系统。
在中国,知识没有作为资源被特别重视。
安永公司的知识管理报告显示,中国公司的领导们视知识的重要性为62No value assigned。 和其他国家公司领导们的对知识重视度相比不一样:德国视知识93No value assigned;英国知识价值82%,视为成功的主要因素。 表明中国还是产品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
中国正在尝试以IT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方法,但还是缺少文化和领导支持来取得成功。
根据Ellen张,安永亚太区合作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缺乏以知识为核心的跨文化的区域产业,知识被看作是在项目层次的东西。中国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知识型领导来管理”.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以科技主导的知识管理往往是失败的秘方。
中国的知识管理应该更多地注重对话过程。
根据Researchgate发布的 "中国知识管理”报告,美国公司采用的是知识编码的方法做知识管理,中国公司倾向于“非正式的隐性沟通方式,更喜欢通过个人的人际关系转移知识,而不是正式的或书面的方式”. 这种依靠个人人际关系比依靠IT技术更多地抑制了知识编码并限制了信息传递.
直接把美式的注重显性知识的管理的方法移植到中国,不加任何调整,是幼稚的.因此当Nancy Dixon和我们Knoco在帮华为做知识管理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更多从隐性为核心的角度来做知识管理.如Nancy说的,“华为希望更多地注重知识管理的人的方面,即如何让人们从实践工作经验学习并通过对话来分享知识”. 对话方法包括项目层面的对话,比如事后回顾,同行协助,知识缺口分析;和实践社团方法,比如知识交换.
中国文化中的特有文化障碍.text
中国公司里的信息流动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而不是多方面的或是横向的. 根据Researchgate的报告,“在中国文化中,权威和高层是被高度尊重的,自上而下的一种决定方式;这种文化和知识分享是对立的.中国公司这种中心集权的特性会造成想法的扭曲和不连续性.没有持续的沟通和想法的流动,知识创新发生的机率很小”. 这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将会是中国公司需要解决的知识管理最大的挑战.
知识管理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就是知识由知识工作者创造并使用,知识流动应该是横向的而不是纵向的.克服这些困难让知识横向流动,需要非常细心地发展知识管理文化和激励机制.
已经发生的一些突破
虽然中国知识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成功项目.比如联想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及青岛啤酒的知识渠道(knowledge channel)的使用,华为的成功知识管理项目,和宝钢公司获得的MAKE奖项。
青岛啤酒总裁Kim说:“如果青岛啤酒厂做知识管理,未来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我们不做知识管理,未来肯定不会成功。因此,如何管理和运作公司整个世纪的知识资产是青岛啤酒做知识管理的主要动机”。
总结
知识管理已经在中国起步,慢慢地我们会看到知识更多地被作为资产,中国的对话型知识管理会被慢慢开发,文化障碍被慢慢地解决,更多的突破将会慢慢地发生。
需要知识管理咨询请联系www.knocochina.com
更多阅读: www.nickmilton.com
版权声明:转载请带上引用地址,并请勿修改本文任何字节。